1953年12月,蔡线月参加工作,成为锡柴加工车间的一名工人。1973年9月,考取镇江农机学院(现在的江苏大学)动力系内燃机专业,1977年1月毕业,回到锡柴,先在装配车间劳动一年,后到设计科当设计员。1985年3月,担任厂办副主任。
自1986年3月起,蔡真法历任厂长助理、副厂长等职务,主管生产。1992-1998年,蒋彬洪厂长、顾浓涛书记等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,他主管经营。1998年9月,蔡真法调任一汽无锡汽车厂副厂长。4年后,调任一汽大连客车厂厂长兼党委书记。
2005年2月,蔡真法担任一汽贸易总公司CEO。其间,通过施以全体起立、重新竞聘上岗大手术,提拔8个驻外省公司总经理助理和2个高级经理,使一汽贸易总公司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。
2007年12月底,蔡真法回到无锡,担任锡柴党委书记兼副厂长、工会主席、纪委书记,分管党群工作部、纪委、工会和综合管理部。此后,他主抓三方面工作:一是制定战略,确定“313”战略目标。二是抓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,打造一支有理想、有作为、有能力、有文化的干部队伍。三是推动年度目标实现。
▲2008年10月30日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(中)考察锡柴,钱恒荣(左一)、蔡真法(右一)介绍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
▲2011年5月9日,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(中)考察锡柴,钱恒荣(左一)、蔡真法(右一)介绍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
我一直在一汽集团工作。从进入锡柴开始,到一汽无锡汽车厂、一汽大连客车厂和一汽贸易总公司,再回到锡柴,从1970年到2014年,总共44年,约有34年在锡柴度过,所以,对锡柴感情很深。
我是江苏无锡人,1970年3月参加工作,最早在锡柴加工车间当工人。正是“”后期,一些老知识分子在车间里劳动,带我的师傅是设计科科长。他鼓励我说,小蔡,你年纪轻,进来后要加强自身学习。正好有个机会,国家教育机制改革,学制缩短。1973年9月,我考取镇江农机学院(现在的江苏大学)动力系内燃机专业,同一年,锡柴有4个人考上大学。
大学学制4年,1977年1月毕业,我回到锡柴,先在装配车间劳动一年,后到设计科当设计员。1985年3月,担任厂办副主任。1986年3月,担任厂长助理,分管全厂生产。原生产副厂长被提升为厂长,锡柴设有经营副厂长、生活后勤副厂长等职位,但没有生产副厂长。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“四化”(年轻化、知识化、专业化、革命化)方针,1987年9月,我被提拔为副厂长,主管生产,当时34岁。
那时候柴油机品种较多,分为七大类,包括农用高速柴油机、船用高速柴油机、大马力船用中速柴油机、陆用动力机组、车用柴油机和大型发电机组等。产品系列多,生产组织就很难,劳动效率及人员结构等都不理想。全厂员工大概有4500人,年产柴油机大约4500台,相当于人均生产一台柴油机。再加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,锡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。
记得推进五年计划时,每年讨论锡柴战略目标,都会提到何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年产1万台柴油机,大家都非常有信心。但到1991年,锡柴经营跌入谷底,当年生产柴油机4368台,亏损606万元(不包括潜亏),成为无锡市最大亏损户。锡柴作为老国企的面子没了,为无锡市发展作贡献的底气没了,员工队伍的心也散了。企业经营陷入困境,表现之一就是再三强调劳动纪律,但是员工没活干,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。
锡柴多年来首次出现亏损,无锡市领导压力很大。此事还惊动了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,他曾担任过锡柴厂长、党委书记,对厂里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了解。大家都觉得应采取一些新办法,首先解决组织领导问题。1991年,蒋彬洪从无锡机械工业局技术科科长调任锡柴厂长,顾浓涛从无锡油泵油嘴厂副厂长调任锡柴党委书记。
新领导班子上任,第一把火是加入一汽集团。1992年,锡柴以资产整体划拨方式加入一汽集团。1993年1月12日,锡柴更名为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无锡柴油机厂”。一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治国、副总经理张长根、党委副书记赵吉到锡柴授牌,我亲手将牌子挂到墙上,标志锡柴郑重进入一汽集团。
一个地方国有企业无偿划拨给一汽集团,尽管都是国有资产,但从所有权到人事权,从产品、市场到企业未来的发展,都从无锡市转给一汽集团,在这个决策过程中,无锡市也有争论,持两种意见。
反对者认为,好端端一个企业,为何需要送给一汽集团?财政部门也不同意,毕竟涉及国有资产,当时改革开放思想还不够开放。后来,由无锡市代市长洪锦炘、市委副书记缪根宝带队,到长春跟一汽集团谈,为进入一汽集团紧密层打下根基。
其实,锡柴和一汽集团之间的渊源由来已久。1982年左右,锡柴就加入了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。一汽为摆脱产品30年一贯制,要为CA6110柴油机寻找配套企业,由长春汽研所提供发动机图纸,选择大连柴油机厂(大柴)、长春636厂和锡柴等公司进行试制,规定一年内交出100台样机,供一汽装车试用。一年后,锡柴和大柴都把100台样机送到一汽装车试验,品质方面我们更胜一筹。
那时我管生产,要调整CA6110工艺装备。生产线上品种较多,换品种就得换模具、换夹具,虽然生产100台CA6110要亏损,但我们仍旧是制造出来了。作为补偿,一汽后来支付了200万元。
这个过程中,一汽副厂长秦懋荣多次到无锡,希望锡柴能为一汽配套生产CA6110柴油机。但锡柴认为,车用柴油机还看不到前景和未来,因此,提供100台样机后,就没有再生产。
一个企业没有主产品,没有主市场,就没法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。新班子首先明确企业定位,将锡柴作为一汽的动力基地。根据这个定位调整产品结构,蒋厂长和顾书记很有战略眼光,他们就产品方向征求意见时,我极力主张一定要进入车用柴油机市场,因为只有和汽车配套,企业才有更大发展潜力。
领导班子最终下定决心,全力以赴上车用发动机,未来主攻汽车、工程机械和发电机组三大市场,形成“三机一车”产品结构,即CA6110系列柴油机、X125系列柴油机、300系列柴油机和解放牌改装汽车。
锡柴还专门为解放建立一条CA6110型柴油机机体生产线月投产。这条线被喻为锡柴“生命线”,效果立竿见影。
▲1993年7月27日,锡柴第一万台柴油机下线万台柴油机下线年来第一次上万台规模,我们在装配车间举行了隆重的下线万台产量是锡柴史上重要转折点,也是锡柴历任领导一直想圆的梦,终于夙愿成真。
从1993年开始,我主管经营。当时锡柴主要跟大柴竞争,双方都生产CA6110柴油机。一汽集团计划体制严密,每月给我们下达经营计划,所以,计划分配就很重要。计划下得少,就得找他们适当增量,那时候我经常跑长春,几乎每个月都去争取计划。
内部市场跟一汽解放做好对接。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,积极向一汽解放销售模式靠拢。在市场布局上,一汽解放实行大区制,锡柴从1994年年底开始调整销售模式。1995年2月,锡柴成立销售公司,对照一汽解放销售市场,下设7个分公司,抽调7个中层干部派驻大区,担任首批驻外经理,这是锡柴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。
1994年,锡柴开始推行“质量生命工程”。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,虽然一台发动机在万台发动机中占比很小,但对用户来说却是百分之百。我们每个月定期召开“生命工程例会”,通报质量信息、质量考核结果,设立表扬席和批评席,让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部门一把手分别坐表扬席和批评席,充足表现质量工作是一把手工程的理念。
改革也有阻力。首先,班子要统一思想:为何需要这么做,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,市场压力有多大,以及领导对我们有多大期望等。记得当时《中国汽车报》来采访我,我说,我只有一个想法,就是在这里好好干,不能有任何懈怠,要对一汽解放负责,对一汽集团负责。大家期望值这么高,眼睛都看着你,你能不干好吗?所以,我发自内心地要把工作干好,而采取全体起立竞聘上岗方式是必由之路。
2007年12月,我回到无锡,担任锡柴党委书记兼副厂长。为什么回无锡?因为在一汽贸易总公司,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解放事业中,对家庭欠债太多,没有尽到孝道,留下一生中的两大遗憾。
那天茶歇时,我去找竺总,向他汇报情况。竺总同意了。临回无锡前,我俩还照了张合影,这张合影我一直保留着。再后来,我和竺总见面,他还开玩笑说,老蔡,我动用最后一次开常委会的权力,让你回锡柴……
担任党委书记期间,每年我都雷打不动地组织党支部书记走访市场,实地了解锡柴产品质量、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一线销售队伍情况。每到一个地方,或者与整车厂交流,或者与大用户沟通,或者组织销售团队座谈,让党支部书记真正感受到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残酷。回来后,把这种危机传导下去,让全厂围绕市场干,围绕营销转,促进企业发展。
党委也先后获得许多荣誉,我记得有“全国企业党建创新示范基地”、“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一汽集团公司创先争优先进集体”和“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。
我在锡柴工作30多年,担任党委书记6年,感受最深的是五个一:一个好班子、一批好骨干、一支好队伍、一种好文化和一种好作风。
锡柴各级干部都特别能团结、能战斗、能吃苦、能奉献、能攻坚。我作为党委一把手,与行政一把手钱总密切配合,相互补位。我始终认为,一个班子不能有山头、分大小、讲得失,必须团结一致。
问题很尖锐。我实事求是地说,有矛盾,主要矛盾是在提拔干部队伍上有不同意见和想法。但每次提拔干部时,钱总肯定先跟我沟通,沟通过程中,我会讲我的一些想法。两个人意见不统一,就不上党委会,对外我们保持一致。钱总年轻有为,抓工作有力度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只为锡柴发展尽心尽职,对党委工作、对我的工作全力以赴地支持。
二次创业期间,锡柴就对干部队伍提出“五个一”要求,即对事业一心一意、抓管理一身是胆、对工作一丝不苟、对群众一往情深、对自己一尘不染。我们从这五个方面细化考评细则,每年对领导干部立体考评,强化考核导向,实施末位淘汰。
锡柴员工被喻为“太湖劲旅”,善打硬仗,能打胜仗,在历次创业中,都发挥了主人翁作用。“一个口号喊到底,一条路子走到底,一项工作干到底”的做事风格已深入人心。
为激励员工,我要求人力资源部按照“五适合”(适岗、适地、适量、适时、适才)配置人员。针对员工成长状况,创新建立“三工内转”(协议工-劳务工-合同工)、“三级进阶”(员工-准师-主师)、“三期管理”(后备队伍远期-中期-近期)赛马选才机制。锡柴因此被评为江苏省首家“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”和“多技能人才示范基地”。
最能反映员工士气的事例,莫过于惠山基地(重机部)奠基。2010年7月12日,无锡下小雨,500名与会嘉宾没有受到任何影响。外界不知道的是,整个活动布置只用了3天时间——整改农田、地面硬化、现场搭建、电气架设以及音响设施安装,都是不分昼夜赶出来的。尽管如此,没有一个锡柴人说“不可能”,因为大家相信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,最终出色地完成任务。
有一次,我到无锡市委党校给大家上党课,谈怎么当企业党委书记。我说,我过去一直搞行政,党委书记就干了这几年,但我知道如何和行政有机结合,怎么支撑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怎么培养员工队伍,以及怎么建设企业文化。
经过多年发展,锡柴已构建起独特的文化体系。2009年,我们组织召开企业文化战略研讨会,那时,把企业文化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去思考的企业不多。在那次战略研讨会上,我们形成了以“民族品牌,高端动力”为核心的“5+1”理念文化,在管理、营销、研发、质量、制造、采购、服务、安全环保和廉洁等9个方面,建立理念文化推演体系。
2011年,锡柴启动品牌战略,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、世界一流的高端动力品牌供应商。我们构建了锡柴品牌屋,发布《品牌管理手册》,形成品牌管理办法,我担任首席品牌官。按照钱总要求,提出品牌统领方法论,将“中国动力专家”品牌定位,落实到产品诞生的全过程和企业管理的各环节。
多年来,锡柴全力打造以“清醒、清楚、清白”为核心的廉洁文化。“清醒”就是政治清醒,“清楚”就是经济清楚,“清白”就是作风清白。